当最后一批次通信设备从会场被拆除后,邹锴长舒一口气,和身边的同事们道声辛苦。他刷着手机,看到外界对上合组织310直播峰会的一片赞誉时,他明白几个月来的默默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以“匠心”精神
守护通信“生命线”
今年43岁的邹锴从警21年,始终奋战在公安科信战线。无线通信调度保障、视频通信会务保障、网络运行维护管理、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……这些琐碎、单一、枯燥的工作,却牵动着全局各项重要业务职能。身居幕后、默默坚守,邹锴在平凡的岗位中练就出“匠心”。因此,在上合组织310直播峰会安保筹备工作启动后,他也成为了峰会警务通信保障技术负责人。
工作期间,邹锴以“夯实基础、服务实战”为原则,牵头完成了对所有重要点位、重要路线的无线覆盖测试,对10余个大类30余个通信系统进行全面巡检,并开展多次通信保障专项演练。
任务启动期间,所有民警手中的电台,就是他们及时掌握上级指令、实时了解突发情况、迅速开展应急处置的最有效途径。如何保障民警无论何时、身处何地都能够听得清、喊得出,清晰了解上级部门工作要求、有序反馈现场情况,成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。安保工作体系纷繁复杂,涉及众多警种部门、点位人员。在将电台安全性、精准性升级以及扩容频道的基础上,邹锴精心研究安保工作体系架构,一一对应制定了频道分配方案、工作执行细则的架构图,编制了规范用语。一张图,就让所有使用电台的部门、民警对使用方式一目了然。此后,邹锴还多次组织对参与任务单位民警进行培训,确保每名民警能够规范操作使用电台,确保从市局到警种部门到点位民警的无线通信无缝衔接、安全畅通。“光是这样还不够,每台设备、每条线路都要预备应急方案。”除此之外,邹锴还在细节上着手。优化相应警务设备的无线通信模块,以备不时之需。
与此同时,邹锴还承担着各安保指挥部线路、设备的搭建工作。“一些点位位于经营场所,要在不影响场所经营的前提下,保证通信系统稳定运行,留给我们安装、测试的时间十分紧张。”那段时间,邹锴既要当工程师,还要当监理员。屏幕的方向、线路的排布、机柜的位置,邹锴事无巨细都要关注。短短几天时间,一个个规范化的安保指挥部如雨后春笋,“破土而出”。
峰会期间,为了能实时了解活动进度,需将媒体直播信号接入到指挥部内。通过前期走访摸排,邹锴及时了解需求、掌握现有问题,通过铺设临时光缆、升级设备等方式,解决信号传输问题的同时,及时与转播团队沟通进度,完成模拟演练。“现场直播时,会场是多语种播报,为了避免对安保任务的干扰,我们还及时对声音进行分离。”面对一个个难题,邹锴有条不紊逐一化解。
自上合组织峰会安保工作筹备启动以来,邹锴24小时带队值守,保障安保活动有线无线调度畅通,无线数字集群系统高峰值稳定运行。峰会期间,1.6万余部无线终端,70余个关键群组17万余次、700余小时呼叫畅通,相关通信运行数据均创历史新高。他以精湛技术和奉献精神,构建起峰会安保通信生命线。
怀“平常”之心
做好提速“修路人”
同事眼中的邹锴,一直是警务通信领域的“专家”,这并非朝夕而成。从重要会议到重大活动,邹锴都会与同事执行通信保障任务。
“我们的标准就是‘万无一失’。如果没法做好支撑,现场的同事们该怎么从容应对突发情况?”说到这儿,邹锴回想起曾经发生过的真实事例。此前,在本市举行的一场体育赛事中,双方队伍的球迷情绪激动,冲突一触即发。正是通过现场传输回的视频,指挥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,及时调派警力处置,消除了一场重大安全隐患。
科技发展日新月异,公安工作也面临着新形势、新挑战、新要求。在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下,邹锴不断扩充知识储备,追求运用更高的技术,达到“赋能基层,服务实战”的目标。
“给带宽扩容,能承载更多业务。”邹锴说,此前走访时,基层民警表达过网速较慢的担忧。“在新的网络条件下,有群众报警重要物品遗失,下载视频速度更快了;以往关键帧卡顿的情况,也能迎刃而解。群众咨询户籍业务,前台民警能更快地给予回应,让群众满意而归。”说起这些变化,邹锴欣喜不已。
不仅如此,民警的电台在升级后也更加智能化。“以往可能只允许同时存在几个通话组,现在可以升级到数十个,能够细化到最小作战单元。数字电台还具备实时性,可以了解当前警力部署,在接警后第一时间部署。”
没有和犯罪分子短兵相接的惊心动魄,科技强警,为公安工作提速,离不开像邹锴这样打通堵点的“修路人”。青丝变为华发,是邹锴21载从警生涯的最佳注脚。他用代码编织安全经纬,以数据筑起铜墙铁壁。作为数字战场的幕后英雄,用务实的足迹与踏实的背影,为310直播公安科技强警建设做出了扎实贡献。